本周、年初至今A股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1.88%、3.93%,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87%、2.83%;本周、年初至今H股生物科学技术指数涨跌幅分别为9.07%、21.02%,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3.04%、-10.12%;本周A股医疗服务(+9.28%)、化学制药(+2.38%)及医疗器械(+1.15%)等股价涨幅较大,中药(-2.97%)、医药商业(-2.27%)及生物制品(+0.71%)等股价涨幅比较小;本周A股涨幅居前安必平(+48.91%)、迈威生物-U(+21.69%)、国际医学(+20.07%),跌幅居前锦好医疗(-14.04%)、双成药业(-9.85%)、华人健康(-9.23%);本周港股涨幅居前德琪医药-B(+83.03%)、腾盛博药-B(+41.07%)、药明巨诺-B(+40.93%),跌幅居前高视医疗(-5.03%)、方达控股(-4.02%)、叮当健康(-1.75%)。本周板块表现特点:AI医疗强势崛起,但仍有明显低估。
创新药迎重磅政策利好,医保丙类目录、商保支付渠道、支付标准、投融资等有望积极变化,板块弹性大:继2024年7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后,《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以及《关于医保支持创新药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有望出台,多维度支持创新药发展。以创新药为重点增设丙类药品目录,鼓励合乎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全部纳入保障责任范围;丙类目录药品在进院管理上享受与基本医保目录甲乙类药品相同的政策待遇;允许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为本人或近亲属购买合乎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此外,支持合乎条件的创新药在上市初期获得与高收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理顺谈判药品支付标准和市场行情报价的关系,向非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谈判药品的市场行情报价可不受支付标准的约束;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扩大创新药投资资金规模,为创新药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等。
阿斯利康PD-L1+CTLA-4组合在华申报上市,一线治疗NSCLC;首个!阿斯利康「阿可替尼」获批一线治疗套细胞淋巴瘤;国内首个!恒瑞口服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进入II期临床;2月21日,CDE网站显示,阿斯利康的PD-L1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在华申报新适应症。根据阿斯利康2024年财报,此次申报的适应症为联合替西木单抗和标准治疗一线治疗无致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组肿瘤畸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年患者。2月19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恒瑞医药启动了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RS9531片剂的首个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HRS9531片每日一次在肥胖受试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具体思路:看好的子行业排序分别为:创新药CXO中药医疗器械药店医药商业等。具体标的选择思路:从成长性角度选股,大多分布在在创新药领域、AI医疗,着重关注百利天恒、百济神州、科伦博泰、迪哲医药、海思科、信达生物、三生制药、歌礼制药等;润达医疗、晶泰控股、金域医学、安必平、泓博医药、成都先导等。从低估值角度选股,大多分布在中药领域,重点推荐佐力药业、东阿阿胶、昆药集团、华润三九等。从高股息角度选股:大多分布在中药领域,着重关注江中药业、羚锐制药、云南白药、济川药业、葵花药业等。从左侧角度选股,大多分布在在原料药、部分CXO、医疗器械,着重关注诺泰生物、普洛药业、奥锐特、华海药业、药明康德、联影医疗等。
风险提示:药品或耗材降价超预期;医保政策风险等;产品营销售卖及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本周、年初至今A股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1.88%、3.93%,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87%、2.83%;本周、年初至今H股生物科学技术指数涨跌幅分别为9.07%、21.02%,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跑赢3.04%、-10.12%;本周A股医疗服务(+9.28%)、化学制药(+2.38%)及医疗器械(+1.15%)等股价涨幅较大,中药(-2.97%)、医药商业(-2.27%)及生物制品(+0.71%)等股价涨幅比较小;本周A股涨幅居前安必平(+48.91%)、迈威生物-U(+21.69%)、国际医学(+20.07%),跌幅居前锦好医疗(-14.04%)、双成药业(-9.85%)、华人健康(-9.23%);本周港股涨幅居前德琪医药-B(+83.03%)、腾盛博药-B(+41.07%)、药明巨诺-B(+40.93%),跌幅居前高视医疗(-5.03%)、方达控股(-4.02%)、叮当健康(-1.75%)。本周板块表现特点:AI医疗强势崛起,但仍有明显低估。
看好的子行业排序分别为:创新药CXO中药医疗器械药店医药商业等。
从从成长性角度选股,大多分布在在创新药领域、AI医疗,着重关注百利天恒、百济神州、科伦博泰、迪哲医药、海思科、信达生物、三生制药、歌礼制药等;润达医疗、晶泰控股、金域医学、安必平、泓博医药、成都先导等。
从低估值角度选股,大多分布在中药领域,重点推荐佐力药业、东阿阿胶、昆药集团、华润三九等。
从高股息角度选股:大多分布在中药领域,着重关注江中药业、羚锐制药、云南白药、济川药业、葵花药业等。
从左侧角度选股,大多分布在在原料药、部分CXO、医疗器械,着重关注诺泰生物、普洛药业、奥锐特、华海药业、药明康德、联影医疗等。
创新药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得到中央和地方政府全力支持,2024年7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随着全链条方案深入推动,各部门有望出台相关细则,推进方案落地实施。近期,《关于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以及《关于医保支持创新药高水平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有望出台,和全链条方案相比,新政策将更加细化,落地性和可执行性更强,有望从商保支付渠道、丙类医保目录、创新药支付标准、投融资等创新药发展中的核心痛点问题着手,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
1)优化政策支撑:鼓励商业健康保险公司扩大创新药投资资金规模,为创新药提供稳定的长期投资;利用医保客观数据支持药物研发和持续创新,提升创新效率;为创新药准入目录提供政策辅导等。
2)完善创新药支付标准和价格管理:探索新上市药品首发价格自评机制,支持合乎条件的创新药在上市初期获得与高收入、高风险相符的收益回报;合理确定创新药医保支付标准;理顺谈判药品支付标准和市场行情报价的关系,向非医保定点医药机构供应谈判药品的市场行情报价可不受支付标准的约束;优化创新药挂网服务。
3)优化医保目录管理:以创新药为重点增设丙类药品目录,鼓励合乎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将丙类目录药品全部纳入保障责任范围;健全目录动态调整机制,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必需或临床意义特别重大的创新药品,探索临时纳入目录的可行路径;完善续约机制,稳定企业预期;强化真实世界研究对创新药的支撑。
4)推动药品目录落地,加快临床应用:推动创新药加快进入定点医疗机构,各定点医疗机构应于每年度医保药品目录公布后1个月内召开药事会,丙类目录药品在进院管理上享受与基本医保目录甲乙类药品相同的政策待遇;加强药学服务,提高临床使用创新药的能力;完善“双通道”机制,加强创新药供应保障;建立创新药供需对接机制;对合乎条件的创新药在支付时实行例外管理,探索对当年新纳入目录的创新程度高、临床价值大的药品予以不超过2年的按病种付费支付系数加成;提高创新药货款支付和结算效率。
5)健全多元支付渠道,为创新药拓展更大市场空间:加大支持力度,助力商业健康保险为创新药发展提供更大支撑,允许使用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结余资金为本人或近亲属购买合乎条件的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进一步发挥慈善救助对创新药的支持作用;搭建全世界创新药交易买卖平台,促进中国创新药走向世界。
从创新药标的配置角度,我们大家都认为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强、细分赛道龙头公司以及估值较低、弹性空间大的标的将获益明显,包括恒瑞医药、百利天恒、百济神州、新诺威、信达生物、科伦博泰、康方生物、泽璟制药、迪哲医药、亚盛医药、迈威生物、首药控股、三生制药等。
2月21日,CDE网站显示,阿斯利康的PD-L1单抗度伐利尤单抗在华申报新适应症。根据阿斯利康2024年财报,此次申报的适应症为联合替西木单抗和标准治疗一线治疗无致敏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基因组肿瘤畸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年患者。
2月20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阿斯利康的司美替尼的新适应症申请已获受理。根据临床研究进展,推测其适应症为:用于伴有症状、不可手术的神经纤维瘤病I型(NF1)相关丛状神经纤维瘤(PN)成人患者的治疗。
2月19日,拜耳全资拥有并独立运营的基因治疗子公司AskBio宣布:其用来医治帕金森病(PD)的基因治疗药物AB-1005已获得美国FDA授予的再生医学先进疗法(RMAT)认定。
2月19日,乳腺癌治疗领域迎来振奋人心的消息——由第一三共与阿斯利康合作开发的优赫得®(注射用德曲妥珠单抗)在美国获批用于内分泌疗法后出现进展的确诊为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激素受体(HR)阳性、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ISH-)或HER2超低表达(IHC 0,伴膜染色)乳腺癌患者。该获批基于III期DESTINY-Breast06研究,研究显示优赫得®治疗效果优于化疗,其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超过一年。此次批准,将优赫得®推向HR阳性更前线治疗领域,并将适用病患群体扩展至HER2超低表达类型。至此,这款抗癌药物已对HER2阳性、低表达、超低表达乳腺癌做全面覆盖,再次提高了HER2靶向 ADC的临床价值上限。
2月18日,赛诺菲和再生元共同宣布FDA已受理度普利尤单抗(Dupixent)用来医治成人大疱性类天疱疮 (BP) 的补充生物制品许可申请 (sBLA) 的优先审查,PDUFA日期为2025年6月20日。如果获得批准,度普利尤单抗将成为美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治疗BP的靶向药物。
2月17日,恒瑞医药宣布HR19034滴眼液的药品上市许可申请获国家药监局受理,用于延缓等效球镜度数为-0.50D至-4.00D(散光≤1.50D、屈光参差≤1.50D)的6至12岁儿童近视进展。
2月15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官网显示,恒瑞医药的1类新药艾玛昔替尼软膏的上市申请已获受理。这是艾玛昔替尼软膏首次申报上市。
3.2.重要研发管线日,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恒瑞医药启动了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HRS9531片剂的首个II期临床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HRS9531片每日一次在肥胖受试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2月17日,诺诚健华宣布其自主研发的BCL-2抑制剂ICP-248(Mesutoclax)联合BTK抑制剂奥布替尼一线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CLL/SLL)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药品审评中心(CDE)批准开展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诺诚健华表示,目前已启动该临床研究。
2月12日,AnaptysBio传来好消息,其PD-1单抗Rosnilimab(ANB030)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IIb期RENOIR研究取得了积极结果。结果显示,接受不同剂量Rosnilimab治疗的中重度RA患者,在DAS28-CRP(基于C反应蛋白水平的28个关节疾病活动度指数)评分方面均实现了显著改善。这一消息为PD-1赛道带来了新的想象空间,也为深陷“红海”困境的企业指明了一条潜在突围路径。
2月21日,依据《以患者为中心的罕见疾病药物研发试点工作(“关爱计划”)申报指南》,现将拟纳入“关爱计划”试点项目的基础信息予以公示,公示时间截止至2025年2月28日。
行情回顾本周、年初至今A股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1.88%、3.93%,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87%、2.83%;本周、年初至今H股生物科学技术指数涨跌幅分别为9.07%、21.02%,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跑赢3.04%、-10.12%;本周A股医疗服务(+9.28%)、化学制药(+2.38%)及医疗器械(+1.15%)等股价涨幅较大,中药(-2.97%)、医药商业(-2.27%)及生物制品(+0.71%)等股价涨幅比较小;本周A股涨幅居前安必平(+48.91%)、迈威生物-U(+21.69%)、国际医学(+20.07%),跌幅居前锦好医疗(-14.04%)、双成药业(-9.85%)、华人健康(-9.23%);本周港股涨幅居前德琪医药-B(+83.03%)、腾盛博药-B(+41.07%)、药明巨诺-B(+40.93%),跌幅居前高视医疗(-5.03%)、方达控股(-4.02%)、叮当健康(-1.75%)。本周板块表现特点:AI医疗强势崛起,但仍有明显低估。
医药市盈率追踪:医药指数市盈率为31.76,较历史均值低6.79截至2025年2月21日,医药指数市盈率为31.76倍,环比上周上升0.59倍,低于历史均值6.79倍;沪深300指数市盈率为12.80倍,医药指数盈利率溢价率为148.1%,环比上周上涨3.5%,低于历史均值32.9%。
本周、年初至今A股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1.88%、3.93%,相对沪深300的超额收益分别为0.87%、2.83%;本周A股医疗服务(+9.28%)、化学制药(+2.38%)及医疗器械(+1.15%)等股价涨幅较大,中药(-2.97%)、医药商业(-2.27%)及生物制品(+0.71%)等股价涨幅相对较小。
国家加大集采范围,药品和耗材的集采带来了药品和耗材的大幅降价,随着国内医药和器材市场的竞争加剧,集采对降价的推动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未来药品和耗材集采降价幅度可能会超预期,对企业的利润造成较大影响。2
医保局作为中国医药行业最大单一支付方,其支付政策变化可能直接引发相关公司盈利水平发生显著变化。3
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在任何情况下,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本公司及作者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报告中的内容所导致的任何后果负任何责任。任何形式的分享证券投资收益或者分担证券投资损失的书面或口头承诺均为无效。